人口研究
    主页 > 期刊导读 >

回顾与前瞻:2000年以来贵州人口研究学术史梳

一、贵州人口与经济现状

贵州省地处中国西部内陆山区,下辖贵阳市、遵义市、六盘水市等9个地市州,是一个以农业人口为主、少数民族数量繁多的省份。

截止到2016年末,贵州省全省常住人口为3555万人,同2015年末的3529.50万人相比增加了25.50万人,同比增长0.72个百分点;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4.15%,比去年提高了2.14个百分点,而2011~2015年各年提升幅度分别为1.15、1.45、1.42、2.18和2.0个百分点,由此体现出贵州省的城镇化水平呈加速提升态势。*数据来源:2016年贵州省统计公报

贵州地貌属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2015年贵州省国土资源概况显示,贵州省土地总面积为1760.99万公顷,山地和丘陵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2.50%,平原较少。山地面积为1087.40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1.70%,丘陵面积为541.97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0.80%;山间平坝区132.30万公顷,仅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50%;另一方面,农用地面积为1476.47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3.84%;建设用地面积为67.4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83%;未利用地面积为217.05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33%。在农用地中,耕地面积仅为454.10万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25.79%。*数据来源:贵州省国土资源厅由此可见,贵州省内能够用于农业开发的土地资源并不多。

2016年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43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增速高于全国(6.7%)3.8个百分点,此增速继2010年后连续6年居全国前三位。与此同时,贵州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也在稳步提升,2016年生产总值所占比重为1.58%,比上年提高0.05个百分点。从产业结构上看,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增加1846.54亿元,比上年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4636.74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5251.15亿元,增长11.5%。从人均GDP来看,贵州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元,比上年增加3280元。

二、贵州人口研究学术史梳理

综合2000年以来人口学界对贵州人口问题的研究成果,鉴于不同时期人口问题的特殊性,本文以2010年为界划分为两个阶段进行了梳理与回顾:第一阶段,即2000~2010年,贵州省人口再生产逐渐由原始人口再生产向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化,此阶段我省的人口研究主要围绕人口规模、人口素质、人口城市化及人口结构等问题展开;第二阶段,即2011年至今,贵州省人口再生产类型已实现了向现代型的转变,而低生育率与老龄化、流动人口与城镇化及农村贫困问题成为该阶段人口学者们研究的重点。

(一)2000~2010年

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在实现此阶段目标的过程中,伴随着国家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获得巨大提升,贵州省综合发展水平也取得较大进步。然而就该时期全国发展的局势看来,包括我省在内的诸多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依旧突出。

杨宗贵(2001)最先分析了贵州省“五普”人口数据并列举了几个从中反映出的贵州人口面临的主要特征与问题:贵州人口数量控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人口增长速度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成年型的人口年龄结构快速降低总人口抚养负担,但社会就业压力剧增;人口总体素质有所提高,但较高层次文化程度人数不足;人口城市化发展迅速,但城市化水平仍然低下;人口老龄化程度不高,但对其给社会经济带来的潜在隐患必须超前应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等。[1]参考这位学者的观点,并针对每一特征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将此阶段贵州省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大致分为五项。

1.人口规模过速增长

人口规模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之所以不容忽视,是因为人口数量变动能对经济发展起极大延缓或促进的作用。就贵州省情而言,人口增长过快,新增人口将消耗大量使经济增长的社会资源,从而限制我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沈健(2004)认为当时贵州经济发展总体形势相当可观,地区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多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但由于贵州人口基数大,人口自然增长率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人均GDP在全国排位依旧落后。[2]得出类似结论的还有王瑾(2004),在探讨贵州人口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表现与原因的过程中,也发现贵州人口数量的基数过大;另外,贵州的少数民族占1/3,而国家对其计划生育的政策又较为宽松,导致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增幅过大。[3]91照这一形势发展,巨大的生育惯性或将造成贵州的人口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