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研究
    主页 > 综合新闻 >

从中国两千多年的人口史可以看到什么?历史学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孙雯

随着“三孩政策”的公布,“人口”话题成为大众关注的热门。

这种关注,从一场读书分享会的热度就可以看得出来。

6月6日,在单向空间杭州乐堤港店,四川人民出版社联合单向空间,举行了“中国人口:从历史看未来——《中国人口发展史》分享会”。

《中国人口发展史》

葛剑雄著四川人民出版社

这场分享会请来了一位重磅嘉宾——复旦大学资深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历史学部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葛剑雄,他也是《中国人口发展史》一书的作者。

这场分享会满场,来的多是年轻人,可见年轻一代对社会议题的关注,以及葛剑雄教授的号召力。

人口是一个最为常见不过的词,它时常被人议论,但对于它的发展,它在历史上的重要节点,中国过去几千年的人口再生产、迁移和分布,却没有人能说得清楚。

“就像国民应该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一样,中国公民都应该了解中国人口发展的历史。”在分享会中,葛剑雄这样说,但事实上,多数人的“了解”依然停留于表面。

比如,葛剑雄提到《红楼梦》的例子,其中的大家庭看似人丁兴旺,但实际上那只是一种表象——

“人们往往以小说、戏剧、故事为历史,以为古人多子多福、子孙满堂,或以为古人长寿者颇多,却不知道中国历来的核心家庭的平均规模从未超过五人,大家庭只是凤毛麟角;也不知道古人的平均寿命很低,戏剧中胡子一大把的角色按照年龄算大多不过是今天的中青年。”

在两个小时的演讲中,葛教授介绍了他多年来研究得来的中国两千多年间的人口现象、人口变化发展的脉络,并分析了历史上各个时期的人口发展特点。

他围绕人口的来源、人口的分布、人口的迁入和迁出、人口数量的变化、高出生/高死亡率、低增长率等主题展开讲述,并指出:“人口是社会、自然和人类本身能动作用的复杂产物,人口数量的重要意义在于,它集中反映了人类利用自然条件、从事物质生产、通过一定的社会结构实行管理和控制的能力。”

在葛剑雄的分享中,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有很多社会现象,其实背后都可以从“人口”的角度去分析。

在中国历史上,有的时期提倡贞节牌坊,提倡烈女,而有的时期则又鼓励寡妇再嫁,其实这背后都是跟当时的人口状况紧密相连,人口具体的多少,导致了对同一个事件或者同一类人物的不同态度。

葛剑雄认为,人口的数量、质量等因素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人口数量的重要意义在于,它集中反映了人类利用自然条件、从事物质生产、通过一定的社会结构实行管理和控制的能力。而人口问题已然成为中国所面临的紧迫问题之一,包括老龄化等。

“如果我们要对历史进行接近真相并尽可能全貌式的复盘时,就必定要了解相应的人口数量和质量,否则要准确地掌握历史的原貌就成为不可能。人口的发展过程也同是人口本身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制约的过程。”

因此,葛剑雄认为,当我们对历史上的人口进行研究时,实际上是在对历史研究提供补充材料,或者说从具体的微观上,反映出历史的一个趋势。

“中国人口发展史的研究对中国以至世界的现实无疑都能发挥独特的作用。”正是如此,面对全球局势风云变幻,葛剑雄强调了解和研究人口发展史的重要性——人口发展是一个延续且变化的过程,包括人口的数量、分布、迁移,甚至质量等;我们应该用历史和发展的思维来认识人口问题。

人口这个议题的背后,涉及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葛剑雄的讲述之余,很多读者也提出了自己面对历史面对生活的困惑,葛剑雄结合自己的研究和人生经历,一一给出回答。

更多的答案,在葛剑雄的著作《中国人口发展史》中。这部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壹卷工作室再版的作品,全书约34万字,分为上、中、下三编。

上编主要论述历代人口调查制度的起源、演变和发展,并对历史人口资料做了相应评价;中编以时间为脉络,分章具体阐述了先秦至清朝的人口发展情况,并剖析了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原因;下编则从人口的构成与再生产、人口的分布及迁移等方面做相关交代。

在历史的回溯与重建中,本书既能使读者对中国人口发展的全过程有整体了解,同时也能为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社会学、地理学等各相关学科提供有利条件。虽为研究中国人口发展的学术专著,但《中国人口发展史》深入浅出,极具葛剑雄写作的个人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