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国发院院长姚洋: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冲击被
姚洋(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文|新京智库访谈员 柯锐
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发布,2020年我国人口总量达到万人(不含港澳台)。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此外,结果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
人口老龄化加剧等趋势将会对我国未来的经济、社会带来什么影响,又该如何应对?此次人口普查数据还反映出中国经济发展的哪些趋势?
就此,新京智库采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
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显著下降是最大变化
新京智库:第7次人口普查数据结果,跟上一次普查相比,有哪些显著变化?
姚洋: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16到65岁之间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较大。此次统计结果显示15-59岁人口为万人,占63.35%。与2010年相比,比重下降6.7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占比显著增加,少儿人口占比略有上升。
同时,数据还呈现出另一个特点,就是人口分布不平衡。东北地区人口下降较多,广东则是人口增加较多。沿海地区人口在增加,这是容易想到的。
未来15年我国的城市化,或者叫城市化2.0,会呈现出两个趋势:一是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向中心城市区域再集中;二是农村居民向县城集中,未来可能会实现县城和村庄的融合。
过去10年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农村人口都在并且将持续城市化。农村人口搬到县城,搬入附近的中心城市;而三四线城市人口再向一二线城市集中。
但这是个递进的过程。以前中西部农村人口直接迁徙到一二线城市去的现象现在较少了。
人口以及经济活动向城市化区域集中,这是符合经济规律的。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冲击被夸大了
新京智库: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显示,我国少儿人口比重回升,生育政策调整取得积极成效。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对此,你怎么看?
姚洋: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生产活动,但是对此也不必过于担忧。实际上,当前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冲击被夸大了。
通常认为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最大挑战是劳动力减少。但是要看到,当今自动化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实际上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我们做了一个测算,发现由于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在未来30年里,其所能替代的劳动力会远远超过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下降的数量。所以,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供给下降,不会对我国劳动力供给产生太大影响。
同时,年轻人的教育水平远远高于目前即将退休人群的教育水平。此次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达到人。我们做过测算,20-30岁年龄阶段人的劳动生产率,比即将退休人群大概要高一倍。
所以说,人口老龄化对生产活动的冲击被夸大了。或者说,很少有人做过细致的研究。
此外,城市化可以弥补人口老龄化导致的消费下降。人口老龄化是除非洲之外的一个世界性趋势,并不是中国所特有。老年人消费相对较少,因此,人口老龄化会加剧消费下降。这方面日本是典型。
但我们测算过,城市化可以弥补由于人口老龄化带来消费的下降。此次普查结果表明,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63.89%,还有大量的人住在农村。未来15年,我国还将增加15个百分点的城市居民人口。这些人从农村搬迁到城市,会提升消费。
应对人口老龄化,要立即推进这三项工作
新京智库: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确会带来不少问题,对此,应该如何应对?
姚洋:人口老龄化最大的影响还是在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现在政府对养老金还有医疗补贴是很大的。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未来补贴会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这会导致政府的负担增大。这个负担也不是说不能应对,比如通过国有资本划转,至少能缓解部分养老以及医疗保险压力。可以说,虽然不一定能完全对冲,但至少可以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