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研究
    主页 > 综合新闻 >

最新成果|城市实际服务管理人口研究:概念认


注:

“推动公共资源由按城市行政等级配置向按实际服务管理人口规模配置转变”。

国内关于城市实际服务管理人口的既有研究主要利用大数据,以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大城市为实证案例,对实际服务管理人口的分布与活动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例如,施澄等(2018)对杭州市的短期驻留人口空间活动特征规律进行了挖掘,王德等(2019)分析了上海市实有人口的空间分布和流动性构成,伍毅敏等(2020)比较了常住居民与游客、就医者、商务访客等北京典型短期访客人群的时空分布特征差异,并对各类公共设施提出了考虑实际服务管理人口需求的人口服务保障系数建议值。

当前,关于实际服务管理人口的概念界定仍存在多种认识。在实际工作中,实有人口管理属公安机关事权,重在加强人口登记管理,预防违法犯罪,主要以入户调查为手段。例如,广州市、南京市等就采用了实有人口信息采集的成果口径,2020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广州实际管理服务人口已经超过2200万,南京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提出南京实有人口1031.22万。在城市规划语境下,部分既有文献认为,实际服务管理人口应包括常住人口和本地居住6个月以下的“短期驻留人口”。基于此,有研究利用手机信令数据或百度等智能设备定位数据,将“区域内稳定驻留3天以上、半年以下”作为短期驻留人口的识别标准(陈洋等,2019;孙华灿等,2020)。

需要本市提供交通、市政、商业等城市基本服务以及行政管理的城市实有人口,除城市常住人口外,还包括出差、旅游、就医等短期停留人口。

从维持城市日常有序运转而言,城市规划采用“日均”口径的实际服务管理人口规模为城市服务设施供给(不包括基础教育、养老等与长期居住特征挂钩的服务设施)提供规划参考更具有实用性。

从数据获取手段来看,目前大数据虽然存在缺失老人儿童、存在用户重复统计、设备覆盖率影响人口总规模计算结果等不足,但当前仍是对实际服务管理人口特征捕捉最及时、覆盖最全面、较传统手段具有突破性的。基于上述考虑,本研究团队对“城市日均实际服务管理人口”指标算法提出以下建议:

基于以上“城市日均实际服务管理人口”指标概念,本研究团队利用百度地图慧眼大数据,选取全国部分人口规模较高的大城市,对其实际服务管理人口规模特征及疫后恢复情况进行了分析。

1.全国和区域中心城市日常承载较多的短期驻留和短期到访人口。

根据百度地图大数据的人口测算结果,2019年全国范围内城市的稳定居住人口规模(3个月口径,相较半年口径能更及时反映近期居住人口变化)排名、日均实际服务管理人口排名与传统统计口径的半年以上常住人口排名均有一定差异。

北京的排名变化,反映其实际服务管理人口中短期驻留和短期到访的人口规模较大,这与北京作为国家行政管理和资源调控的中心、全国拥有跨国企业和大型企业总部最多的城市,所发挥的促进信息和资源汇聚交流的平台作用是分不开的。广州、深圳、苏州、杭州、郑州、西安的排名,也显示了其较多承载区域性高等级服务职能的中心城市地位,在服务本地常住人口以外,还对新增外来人口具有较强吸引力,并承担区域性的商务会展、旅游、就医等功能需求。东莞则表现出独特的短期强吸引力、人口快速流动的城市发展模式。


从日均实际服务管理人口规模来看,达到3000万以上量级的城市为北京、上海,2000万以上量级的为广州、重庆、深圳、成都4个城市,成都与其下一位的苏州之间差距显著,显示了这6个超级都市在汇聚功能和“人气”、服务全国和区域方面的“一线”地位,也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城市群及成渝经济圈的宏观格局一致。


2.大城市实际服务管理人口中稳定居民约占90%,短期访客约占10%。

根据2019年11月的数据,大城市日均实际服务管理人口中,3个月口径稳定居住人口的占比普遍在90%左右,短期访客的占比约为10%。稳定居住人口与短期访客对城市空间资源的利用和设施需求有显著区别,未来在城市规划中应有针对不同人群需求的精细化考虑。本系列后续报告将对此进行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