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研究
    主页 > 综合新闻 >

老年人口将破3亿,养老规划多打“提前量”|新

老年人口将破3亿,对社会养老体系的完善、养老服务资源的供给,提出了新要求,“十四五”规划对此未雨绸缪是负责的,也有必要。


▲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我们别无选择更责无旁贷。资料图。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文 | 社论

重阳节临近,养老话题备受关注。民政部日前披露,据相关预测,“十四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而5到10年后,全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将进入中高龄,迎来养老照护浪潮,养老服务将接受更大的挑战和考验。民政部按照相关部署,于去年上半年启动了“十四五”养老服务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已完成前期的专题研究,正会同相关部门深入论证有关规划内容。

人口老龄化已成全球性的社会趋势。相对来说,中国的老龄人口规模大、养老服务水平地域差距大,所遇到的一些养老问题和挑战,在很多方面也无现成的经验可循。因此,在借鉴、参考他国经验的基础上,更多需要自身摸索,走出一条符合国情民意的养老之路。编制“十四五”养老服务规划,正是对此的一种阶段性解答。

统计显示,2019年底中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已经超过2.5亿,在“十四五”期间更将突破3亿。这是一个新的节点,也意味着对社会养老体系的完善、养老服务资源的供给,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相对此前的五年规划,养老服务压力的突出也是“十四五”规划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所以,我们看到,民政部于去年上半年就启动相应的养老服务规划编制工作,这种未雨绸缪的思路,是负责的,也是必要的。

应该看到,“十四五”期间,养老服务所面临的挑战,不单表现在老年人规模的扩大上,更体现在养老服务供给结构的变化上。其中一个标志是,5到10年后,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将进入中高龄。这意味着家庭养老负担进一步加大,对应的公共性养老照护服务需求势必继续增加。而且,大量独生子女开始普遍承受养老负担,这也是一种过去未曾出现的社会问题,需要有新的应对思维,和更大的社会养老资源的投入。

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已有近22万个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790多万张养老服务床位。民政部此前还明确提出,确保到2022年底前培养培训1万名养老院院长、10万名专兼职老年社会工作者。这些都是一种务实的应对行动。但养老服务基础设施、资源投入力度、专业化程度等的完善和提升,仍需要与养老服务需求的不断上升趋势赛跑。事先做好规划,多打“提前量”,非常重要。

此外,科学评估生育政策与社会养老压力之间的关系,从而在相关制度设计上作出与时俱进的优化调整,或也是应对未来养老服务挑战可以着手的方向。特别是,当前正适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这将为我们判断人口变化趋势和编制养老服务规划提供更精准的数据支撑。不妨利用好这一机会。

当然,养老服务所面临的挑战,不应仅仅视为是一种国家负担,老龄社会的到来,同样蕴藏着“银发经济”机遇。事实上,随着老龄人口增多,我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也在不断壮大。相关统计显示,2014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仅4万亿元,2018年增至6.6万亿元,预计2020年有望达到7.8万亿元。而养老产业的发展,不仅将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将为养老服务的多元化、专业化,提供不可或缺的增量支持。如何通过政策引导,助推养老产业和服务的良性发展,也应纳入“十四五”规划编制的考量之中。

一个超过3亿老人的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是对养老服务的全新挑战。但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成功应对这一挑战,我们别无选择更责无旁贷。而未雨绸缪,做好“十四五”养老服务规划编制,便是为此打好基石。

编辑:何睿 校对:刘越

推荐阅读:

中国GDP率先正增长,外媒的“表情”很复杂 | 京酿馆

“4S店先砸坏再维修”,监管不能“掉线” | 新京报快评

律师称委托人罪无可恕,这是辩护还是“补刀”?| 新京报快评

“加价150%收电费”,电价降费红利岂容截留 | 新京报快评

前三季度GDP转正:彰显国内经济“免疫力” | 新京报快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