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研究
    主页 > 综合新闻 >

上海落户条件放宽!专家称大城市政策“往人口自

9月23日,上海市高校招生和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定的《2020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发布。

《办法》甫一发布便引发强烈关注,和以往的落户政策项目相比,《办法》在第二部分“导向要素”第五条规定,将2019年开始施行的“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试点,探索建立对本科阶段为国内高水平大学的应届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可直接落户”的政策,范围扩大至在沪“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在沪“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这意味着这四所高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即可直接落户。

《办法》还提出,博士研究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即可落户,“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应届硕士毕业生、“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学科应届硕士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即可落户。中科院在沪各研究所、上海科技大学、上海纽约大学应届硕士毕业生参照“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执行。

此次《办法》仍然沿袭了往年的积分落户制,标准分为72分。除博士研究生符合申报条件可直接落户;“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或“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学科硕士应届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也可直接落户,其他院校的硕士毕业生仍然按此前的24分计算。

不过,政策对“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尚未做明确的解析。

澎湃新闻曾对全国37所“一流高校”2016年、2017年、2018年的毕业生去向进行统计,在一线城市中,仅有广州高校的毕业生更爱留在本地工作,本地就业率达到了82%-88%。更多京沪高校毕业生选择了离开一线城市就业,在上海,复旦大学、交通大学的毕业生三年中留沪比例逐年下降,其中上海交大的毕业生留沪比例从2016年的78%左右下降至2018年的不到70%。华东师大毕业生2017、2018两年留在本地工作的毕业生在60%左右。

除本地就业,高校人才更青睐东部地区和周边经济发展潜力更大的地区。上述研究显示,2018年,统计中的37所“一流高校”近半数毕业生以广东为去向第二选择,约两成以北京为去向第二选择。受地理位置影响,有11所“一流高校”的省外就业毕业生更喜欢去邻近省份工作。

此次落户条件的放宽,不仅为上海四所“世界一流建设高校”的本科毕业生留沪提供了条件,对全国“一流高校”的硕、博士毕业生赴沪工作的吸引力也将增强。

在回答如何理解上海此次放松落户条件的政策时,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院的执行院长陆铭向经济观察网表示,这是“往自由流动发展”。

陆铭多年来力倡中国发展大城市的重要性,认为城市的发展趋势就是中心城市会大型化,在中国至少一线城市和一些准一线城市要跟周边连线发展成都市圈,城市应该做的事情是补短板,而补短板,最重要的是公共服务,上海多年以来积累了40%的非本地户籍常住人口,从公共服务到购房等很多方面,这部分人口的待遇跟户籍人口是有差别的。

对于上海城市治理需要补足的短板,陆铭表示,从源头来讲,就是人口是不是要严格的控制,还有积分落户的制度要逐渐的淡化教育水平这样的落户条件,相应地增加城市建设用地,建设更多的住宅,其中大量的廉租房、公租房逐渐覆盖到长期在本地稳定居住的外来人口。在公共服务上,随着人口增长,不断地加强教育、医疗方面的投资

(文章来源:经济观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