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清朝人口多——不单单是美洲新作物高产
对清朝其实最需要重新认识,很多似是而非的东西,是西方给中国的历史解释,或者是黄俄给的历史解释,或者是日本渗透的历史解释,对清朝的问题,本文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视角,看看不一样的层面。
为何清朝人口多——不单单是美洲新作物高产
我们对清朝的人口有概念的话,就可以知道清朝的中国人口数量是远远超过以往的朝代的,很多人都以清朝有高产作物作为解释,但我自己研究以后发现这个解释的说服力是有问题的,因为这些作物其实是在明末就中国广泛种植的,而且明末饥荒不断,明末的人口才是清朝人口高峰时期大约四分之一。为何明末大量高产作物进入中国也没有缓和明朝的粮食压力?其实问题还是有很多方面的。
首先我们依次看看高产作物玉米、土豆、红薯等进入中国的情况:
1、玉米:根据各省通志和府县志的记载,玉米最早传到我国的是广西,时间是1531年,距离哥伦布发现美洲不到四十年。最早记载见于明朝嘉靖三十四年成书的《巩县志》,称其为\"玉麦\",其后嘉靖三十九年《平凉府志》称作\"番麦\"和\"西天麦\"。到明代末年,它已经传播到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江苏、安徽、广东、广西、云南等十省。\"玉米\"之名最早见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2、土豆:根据陕西省兴平县县志的记载,16世纪时马铃薯已传入中国。徐光启所写的《农政全书》中记载有\"土豆\"。 在《农政全书》卷二十八记载有下述一段话:\"士芋,一名土,一名黄独。 蔓生叶如豆,根圆如鸡卵,内白皮黄,……煮食、 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腻衣,洁白如玉。\"由此可见,土豆的引进在1 633年前无疑. 更准确地说,马铃薯在1628年前已传入中国,并且广为人知、普遍栽种。
3、红薯:红薯是16世纪末传入我国,首先传入的是广东和福建。据清《金薯传习录》记载,万历21年我国福建长乐人陈振龙到现为菲律宾的吕宋岛经商,巧妙地将\"薯芽\"绞于缆绳之内秘密带回国内。对这一段历史郭沫若曾经作\"满江红\"词,以\"挟入藤篮试密航,归来闽海勤耕植。\"来赞誉。
从上面的历史考据,就可以知道美洲的高产作物进入中国情况!而且我们要知道美洲高产作物土豆红薯是块根块茎,高产还有就是含水量很大的,晒成干会少很多,玉米产量大但也多的与人口增加不成比例的,以同样好种耐劣地的玉米与谷子比较一下,现在一般品种的谷子产量为300~400公斤,玉米是多一倍各地大约是东三省春玉米区亩产一般在500-700公斤左右,黄淮海夏玉米区一般在600公斤左右,新疆的产量是最高的可达700-900公斤。现代育种和化肥使得产量大增,但比例应当是差不多的。因此清朝的人口高峰可以是同样有高产作物的明末的四倍,是其他朝代的6-8倍,还是要有其他原因的。
其实清朝人口激增的第一个原因就是清朝没有兵役!过去的兵役是死亡的主要来源之一,一般服兵役,到苦寒之地,医疗和卫生条件有限,大量死亡非常多,经常可以看到史书讲双方战争,对方流行疫病,没有开打就病死过半,因此就算是不打仗,正常的几年兵役下来,也是死亡三分之一的事情,如果有战争,古代的医疗条件,受伤感染啥的,死亡率高高,打胜了也是死亡过半很正常,就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情;而打败了,可能生还的人就十不及一了,就如汉武帝征匈奴,最后是全国人口减半的事情。
清朝的兵役其实是旗人负担了,八旗相当于历史上的府兵制和军户制度,普通的汉族人是没有兵役之苦的。汉族人的绿营兵,实际上是雇佣兵,是要拿很高的军饷的。而且这些人当兵职业化,不是以前农耕朝代服兵役的农民,死亡率大幅度降低,专业化提高。虽然诋毁了很多清朝军队的战斗力,但这个战斗力是在洋枪洋炮之下的,对内绝大多数时候是一比十的概念。当年太平天国和捻匪最开始时的军事优势,背后是比清朝传统军队先使用了西方先进武器的结果。而八旗军的精锐是当年英法联军用现代武器消灭的,在地方的军队,由于古代中国是没有警察制度的,他们相当于地方治安警察,你现在把地方警察组织成军,战斗力可能还不如人家。而由于有民族的隔阂,地方八旗警察其实是受到汉族乡绅监督的,在基层也是一个制衡关系,比民国后的保甲鱼肉乡里不受限制,老百姓的日子要好得多。
清朝另外一个让人口暴增的原因,就是比任何朝代都薄赋轻徭了。清朝的赋税和徭役,对老百姓其实是中国古代所有朝代当中最幸福的。因为统治民族人口少,清朝走向了与元朝截然不同的道路。元朝是人分四等,找了回回色目人的二狗子,清朝则是不断的采取降低税赋和徭役的做法,永不增赋这个也仅仅是清朝才有的。这样的政策差别,就是元朝短命而清朝长久,同时人口激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