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研究
    主页 > 期刊导读 >

专家点评

周大鹏,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骨科副主任兼创伤病区主任。从事创伤骨科专业近30年,在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的应用、复杂关节周围骨折手术治疗及骨髓炎、骨缺损修复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年来带领总院创伤骨科团队每年完成各类创伤手术1500余例,救治效果居国内及全军先进水平。先后承担多项国家、军队及省部级课题,在研经费近200万元。共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5篇。获军队及辽宁省科技进步奖多项。 现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青委会肩肘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辽宁省创伤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骨科专业委员会创伤学组 副组长、辽宁省医学会骨科分会青委会主任委员、中国骨科菁英会创伤副主席、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青委会委员、AO讲师、ZBI讲师、《中华创伤外科杂志》、《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特约审稿专家、沈阳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专家、辽宁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享受军队特殊人才津贴。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并且人口的老龄化程度正加速加深。2017年,全国人口中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万人,占总人口的11.4%。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7.17%,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2025年,六十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中国将成为超老年型国家。这一趋势对骨科医生来说意味着在未来,我们将面对越来越多的老年骨质疏松骨折的挑战,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椎体压缩骨折、粗隆部骨折、肱骨近端骨折等骨质疏松相关骨折需要手术治疗,虽然目前大多数骨折能够获得相对满意的治疗效果,但如何以更小的创伤、更短的时间使老年病人能够更快的恢复一直是骨科医生追求的目标,这方面的研究热点问题包括:1、加速康复外科(EARS)理念在创伤骨科的应用,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围手术期处理将更加简单、高效。2、微创手术技术的创新,使得术者能够以更小的手术创伤、更短的手术时间完成手术,减少围手术期风险。3、手术器械的改进,减少骨质疏松相关问题导致的内固定失效,提高治疗成功率。所有这些研究的进展最终将持续提高我们治疗此类骨折的临床效果。本期骨科专栏的2篇文章分别从手术技术改进和新器械的应用方面分享了作者的临床研究成果和经验。 随着医学及三维成像技术不断进步,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 CAD)、 3D打印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在骨科应用日益广泛,在术前规划、制作精准手术导板、定制个性化假体与内植物、定制外固定支具、手术模拟以及新型手术器械研发、组织工程支架、植骨材料研发等领域开拓了骨科疾病诊断、治疗一系列的新理念、新技术。这些新理念、新技术在脊柱、关节、创伤、矫形、肿瘤等亚专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得医生能够在术前更加全面的了解局部的解剖特点,设计更加微创、安全的手术计划,甚至是全新的手术方式;术前模拟使术者能够更加熟悉手术步骤,发现术前设计中的缺陷和问题,进一步丰富和改进术前计划;3D打印手术导板能够精准的辅助完成骨折复位、肿瘤切除、畸形矫正等这些以往需要漫长的学习曲线才能完成的复杂手术。借助3D打印、虚拟现实技术,年轻医生的成长速度将大大加快。本期专栏文章《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定制截骨导板在巨大侵袭性骶骨神经源性肿瘤切除中的应用》将向读者分享作者在处理复杂骶骨肿瘤手术治疗的相关经验,无论对创伤骨科、脊柱外科还是骨肿瘤专业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周大鹏,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骨科副主任兼创伤病区主任。从事创伤骨科专业近30年,在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的应用、复杂关节周围骨折手术治疗及骨髓炎、骨缺损修复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年来带领总院创伤骨科团队每年完成各类创伤手术1500余例,救治效果居国内及全军先进水平。先后承担多项国家、军队及省部级课题,在研经费近200万元。共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5篇。获军队及辽宁省科技进步奖多项。现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青委会肩肘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辽宁省创伤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骨科专业委员会创伤学组 副组长、辽宁省医学会骨科分会青委会主任委员、中国骨科菁英会创伤副主席、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青委会委员、AO讲师、ZBI讲师、《中华创伤外科杂志》、《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特约审稿专家、沈阳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专家、辽宁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享受军队特殊人才津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并且人口的老龄化程度正加速加深。2017年,全国人口中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万人,占总人口的11.4%。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7.17%,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2025年,六十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中国将成为超老年型国家。这一趋势对骨科医生来说意味着在未来,我们将面对越来越多的老年骨质疏松骨折的挑战,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椎体压缩骨折、粗隆部骨折、肱骨近端骨折等骨质疏松相关骨折需要手术治疗,虽然目前大多数骨折能够获得相对满意的治疗效果,但如何以更小的创伤、更短的时间使老年病人能够更快的恢复一直是骨科医生追求的目标,这方面的研究热点问题包括:1、加速康复外科(EARS)理念在创伤骨科的应用,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围手术期处理将更加简单、高效。2、微创手术技术的创新,使得术者能够以更小的手术创伤、更短的手术时间完成手术,减少围手术期风险。3、手术器械的改进,减少骨质疏松相关问题导致的内固定失效,提高治疗成功率。所有这些研究的进展最终将持续提高我们治疗此类骨折的临床效果。本期骨科专栏的2篇文章分别从手术技术改进和新器械的应用方面分享了作者的临床研究成果和经验。随着医学及三维成像技术不断进步,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 CAD)、 3D打印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在骨科应用日益广泛,在术前规划、制作精准手术导板、定制个性化假体与内植物、定制外固定支具、手术模拟以及新型手术器械研发、组织工程支架、植骨材料研发等领域开拓了骨科疾病诊断、治疗一系列的新理念、新技术。这些新理念、新技术在脊柱、关节、创伤、矫形、肿瘤等亚专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得医生能够在术前更加全面的了解局部的解剖特点,设计更加微创、安全的手术计划,甚至是全新的手术方式;术前模拟使术者能够更加熟悉手术步骤,发现术前设计中的缺陷和问题,进一步丰富和改进术前计划;3D打印手术导板能够精准的辅助完成骨折复位、肿瘤切除、畸形矫正等这些以往需要漫长的学习曲线才能完成的复杂手术。借助3D打印、虚拟现实技术,年轻医生的成长速度将大大加快。本期专栏文章《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定制截骨导板在巨大侵袭性骶骨神经源性肿瘤切除中的应用》将向读者分享作者在处理复杂骶骨肿瘤手术治疗的相关经验,无论对创伤骨科、脊柱外科还是骨肿瘤专业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