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研究
    主页 > 期刊导读 >

让流动人口研究成为一门新学科读刘小敏等著流

人口与发展2008年第14卷第5期POPULATl0N&DEVELOPMENTV01.14No.52008田让流动人口研究成为一门新学科——读刘小敏等著《流动人口学》郑晓瑛(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北京100871)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人12流动的历史。随着经济发展,我国人口流动和迁移越来越频繁,人12流动和迁移已经成为学术界和政府关心的研究热点。早在1986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马侠教授主持的《中国人12迁移与城市化研究》(联合国P50项目)对中国74城镇人12迁移进行了深入研究,随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在人口流动的现状及其社会经济与人12学特征、人口流动的规模与空间格局、人12流动的社会经济影响、人12'流动决策机制与影响因素以及人口流动的政策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然而,国内还少有人从构建学科的角度全面地、系统地研究流动人口问题。最近,我们很高兴看到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刘小敏研究员等的新作《流动人12学》的出版。该书是国内第一部从社会学、人口学角度探讨“流动人口学”的学术专著,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该书有四大特点:(1)开拓之作。关于人口流动的研究源远流长,近几十年有关人口流动的调查和著作也很丰富,为开创新的学科“流动人口学”奠定了基础。该书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学科建设的角度第一次对人12流动现象及其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试图创建比较完整的“流动人12学”。从而填补了国内这方面的空白,丰富和完善了社会学、人口学学科体系,在学科建设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开拓意义。(2)内容丰富。该书近30万字,包括流动人口学的研究范畴、研究方法、基本理论;人口流动的历史:人口流动的现状特征、动因、过程、效应及相关对策建议等内容。该书既有对流动人口学学科价值的理论探讨,又有对流动人口权益保障的现实关注;既有人口流动理论的史海钩沉,又有当代人口流动理论的高度概括和提升;既有西方经典理论模型,又有传统的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既有中国的人口流动历史和理论,又有外国的人口流动历史及其理论。从理论到实践、从时间和空间,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流动人口知识。这反映出作者在这一领域深厚的研究功底和学术积累。(3)严谨规范。作者遵循构建学科的一般范式,构建了“流动人口学”的理论体系。无论是理论探索、方法论和史论,还是实证研究,都脉络清晰并且严谨规范。具体来看,从研究对象的确立、基本概念的厘定、各种学术理论的梳理到具体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技术,构成了比较完整的学科基本要素。人口流动思想史论部分是该书的一大亮点。作者按照时间序列和专题写作,逻辑严谨。涉及国外人口流动理论和经典理论模型部分提炼了许多原文资料,没有良好的英文基础和广博的阅读是写不出来的。在今天较多人仍然习惯靠翻译文献或懒于阅读原文的情况下,作者的勤奋和严谨学风是值得大力提倡的。(4)关切现实。流动人12问题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出现的一个涉及数亿人口福祉、涉及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国计民生问题。作者地处改革开放前沿和国内流动人口最多的广东省,深感研究和解决流动人口问题的重要性。正如作者所指出的,“把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为科学决.策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应该是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在思想内涵上的价值取向和方法论上的理性选择”。基于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作者构建了“流动人口学”,对"-3代中国人口流动的动因、过程、?109?万 方数据人El与发展2008年第14卷第5期POPUIATl0N&DEVELOPMENTV01.14No.52008以科学发展观构建新时期人口生育文化刘德鑫(山东省泰山医学院管理学院人El研究所,山东泰安271016)中图分类号:C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668(2008)05—0110—031问题的提出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的人口事业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基本国策的指引下,全国累计少出生人口4亿人,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口支持。成绩的背后,除了基本国策得到强有力的贯彻执行以外,更重要的是我们构建了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人口生育文化,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和生育文化的感召下,自觉实行家庭生育计划,人口的出生意愿大幅下降,为我国人口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内在基础。至2006年12月31日,我国总人口为13144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92万人。全年出生1584万人,出生率为12.09%0;死亡892万人,死亡率为6.81%o;自然增长率为5.28%0。出生人口性别比为t19.25(国家统计局,2007)。我国的人口总量进入了低速增长的时期,应该看到,由于我国人口的基数十分巨大,尽管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很低,但每年的出生人口数量仍然很大,绝对增长数量非常可观,考虑到独生子女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生育政策以及现阶段我国城乡育龄妇女的出生意愿,未来我国的总人VI仍要面对强大的出生压力,稳定低生育水平的任务十分艰巨。经典的人口理论和30多年来的人口实践表明,出生意愿是影响人口生育行为的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而人口的生育文化又是影响人们生育意愿的最为重要的方面,因此,如何构建新时期的人口生育文化,的确是关系到我国未来人口发展的重大问题,由于人口、资源与环境又是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其问题的重要性更是非同一般。2新时期人口生育文化的指导原则2.1新时期人口生育文化必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全面、健康、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人口、资源与环境作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相应的人口生育文化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目标需要。通过人口生育文化对人们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的影响,达到人口总量和出生人口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目的。人口总量的变化具有四个关键的影响因素:出生人口数量、死亡人口数量、迁入人口数量和迁出人口数量,其影响关系满足人口的平衡方程:P.=Po+B+D+I+O其中,P。代表一定时期的期末总人口数;Po代表这个时期的期初总人口数;B代表这个时期内的出生人口数;D代表这个时期内的死亡人口数;I和O分别代表这个时期内的迁入和迁出人口数。由于死亡人口数相对稳定,迁入人口和迁出人口对我国这个相对封闭的人口来说影响不大,因此,出生人口数是四个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而人口的生育文化又是人口生育行为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所以,人口生育文化能否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需要,将深切影响到人口总量和}H生人口能否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全面、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总的目标要求。效应、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许多中肯建议。作为一部开拓之作,尤其是试图建立一个新的学科体系,该书内容中的某些观点还有待于共同探讨,特别是有待于社会发展实践的检验。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问题为我们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土壤。我们应该学习刘小敏研究员等敢于创新的精神,勇于开拓,才能为社会科学研究的繁荣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llO?万 方数据